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科急症,尤其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,它起病急骤,病情凶险,对儿童的健康构成极大威胁,而对于孕产妇及新生儿来说,也可能因母婴间的特殊关联而受到影响,所以我们必须高度警惕。
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,主要通过粪 - 口途径传播,患儿往往在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后发病,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,在肠道内大量繁殖,释放毒素,这些毒素吸收入血,引起全身严重的毒血症症状。
起病初期,中毒型细菌性痢疾可能与普通感冒或胃肠道疾病症状相似,容易被忽视,患儿常突然高热,体温可达 40℃以上,可伴有惊厥、昏迷,迅速出现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,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,或在发病数小时后才出现腹痛、腹泻,大便为黏液脓血便。
对于孕产妇而言,如果感染中毒型细菌性痢疾,不仅自身病情严重,还可能影响胎儿,高热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,毒素也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,在分娩过程中,产妇若处于感染状态,还可能将病菌传播给新生儿。
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一旦接触到痢疾杆菌,极易感染中毒型细菌性痢疾,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,表现为精神萎靡、拒奶、吐奶、哭声微弱等,随后可出现高热、惊厥、呼吸急促等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预防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至关重要,要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生冷食物,饭前便后洗手,加强环境卫生管理,定期对儿童玩具、餐具等进行消毒,在高发季节,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、卫生条件差的场所。
一旦发现儿童出现高热、惊厥等可疑症状,应立即就医,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症状、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,确诊后,需迅速采取综合治疗措施,包括抗感染、降温、抗惊厥、纠正休克及呼吸衰竭等。
对于孕产妇,孕期要注意自身卫生,定期产检,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性疾病,分娩时,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,防止新生儿感染。
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虽然凶险,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,做好预防和早期诊治工作,就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对母婴健康的危害,守护母婴的生命安全与健康。
发表评论
警惕中毒型细菌性痢疾,守护母婴健康防线不松懈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