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生障碍性贫血,这一血液系统的复杂病症,对于孕产妇而言,犹如一场艰难的挑战,它不仅关乎母亲的健康安危,更对腹中胎儿的命运产生深远影响。
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,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,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,如面色苍白、头晕乏力等,还可能伴有出血倾向,像皮肤瘀点瘀斑、鼻出血、牙龈出血等,以及反复感染,发热、咳嗽等症状频繁出现。
对于怀孕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,孕期面临着诸多风险,随着孕周的增加,孕妇身体负担加重,贫血可能进一步加剧,导致心脏负担过重,引发心慌、气短等不适,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,甚至危及生命,出血倾向的存在使得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风险大幅增加,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,都可能因难以控制的出血而出现危险情况,孕妇自身抵抗力下降,更容易遭受各种感染,这不仅会加重病情,还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,导致胎儿发育异常、早产、流产等不良结局。
并非所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都不能怀孕,在决定妊娠前,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、细致的评估,如果病情较轻,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,病情稳定后,在严密监测下可以尝试怀孕,但在整个孕期,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协作,包括妇产科医生、血液科医生、输血科医生等。
孕期要定期进行血常规、凝血功能等检查,密切关注孕妇的血液指标变化,根据贫血程度及时给予输血治疗,以纠正贫血,改善孕妇的身体状况,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,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,避免外伤,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,要积极预防感染,注意个人卫生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接触感染源。
分娩方式的选择也至关重要,需要综合考虑孕妇的病情、胎儿情况等因素,尽量选择在病情相对稳定时进行分娩,如果孕妇贫血严重、血小板过低或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,剖宫产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,但术中要做好充分的输血、止血准备,顺产过程中,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,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出血等并发症。
产后,产妇仍需继续接受治疗和监测,因为产后身体的恢复过程也可能面临诸多问题,要关注新生儿的情况,由于孕期母亲的病情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,新生儿可能出现贫血、感染等情况,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。
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孕产妇健康紧密相连,面对这一特殊群体,医生们需要凭借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,为她们保驾护航,尽可能降低风险,保障母婴安全。
添加新评论